端午的鸭蛋批注(128句合集)

一、端午的鸭蛋批注

1、师:汪老说过:“故乡和童年是文学的永恒的主题。一个“哦”字,一字一叹。无独有偶,第四段中的“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个“有!”字,也是一字一叹。我们能品出什么味?

2、(籍贯)祖居或个人出生的地方

3、花都汇三年级自主学习课程系列

4、此文通过介绍端午的种种风俗以及家乡的“端午的鸭蛋”,表现出作者对儿时生活的怀想,以及对故乡的热爱。所写内容虽然简单,但作者善于在平时的生活中发现美,用浓浓的深情,酿出了人生滋味。

5、师:接下来我们就咂摸“文狐”的“淡而有味的语言”

6、(说明:这一环节是课堂的重点也是难点,培养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师生共同赏析文章富有韵味的语言,感受汪曾祺的语言风格。)

7、赏析:从标点上来看,该句基本上是一句一断,大有生活中说一句停一下,略想想后再说的神态。自然而然,让人倍感亲切。

8、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这就能辟邪吗?

9、扫一扫,您就进了正道!转一转,您的群商就得到了提高!

10、美好,因你而美,因美而好!

11、老师:好,请同学们在文中找找这个词在哪里?

12、师:有人对汪老说:“汪老,除了秦观,高邮———就您了!”汪老听罢笑着说:“我只能排老前头———还有高邮鸭蛋呢!”在汪老眼里,高邮的鸭蛋为何就能排在他之前呢?接下来我们做一期《人物访谈》节目,我是节目主持人,假定你们是汪曾祺先生。访谈主题:聊聊汪老的《端午的鸭蛋》,如果我采访你,让你谈谈你的《端午的鸭蛋》,你会和我们聊哪一段?为什么?请从语言特色和人物情感来谈。

13、文章记叙了作者家乡端午节的一些风俗,着重介绍了家乡咸鸭蛋的特色,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念,表达出了对儿时生活以及童真童趣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14、辑三:吾家小史。该辑介绍了家乡高邮以及亲人亲情。这座独特而又诗意的江南水乡,让汪曾祺的悠悠乡愁浸润着水色;一个浪漫和谐的士大夫家庭,孕育了汪曾祺诗一般的审美情趣和士大夫的温情。

15、生总结所读之味:幽默典雅味,优雅味,温文尔雅味。

16、供图:李海香(龙华区民治中学)

17、赏析:看似平淡的叙述,却蕴涵着情感变化于其中,皆因作者对家乡特产高邮咸蛋情有独钟,而那“与有荣焉”,不仅恰当地表达了自己的感受,更使行文平添情趣,诙谐幽默。

18、《端午的鸭蛋》是当代作家汪曾祺于1981年创作的一篇散文。

19、(学生齐读,老师纠正“削”的读音)

20、这些疾病都是五月份的时候很常见的疾病,所以很多人在端午节的时候吃咸鸭蛋,是为了治疗和预防这些疾病的产生。

二、端午的鸭蛋批注笔记

1、赏析:句中的“吃光”、“空头”、“糊”等词语都带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读这些文字,让读者感觉不是在欣赏作品,更像是聆听一位满腹掌故的长者唠嗑儿。所“唠”的内容虽是俗事俗物,听起来却亲切备至,乐趣无穷。

2、对此,汪曾祺自己也有一番说法:我的作品缺乏崇高的、悲壮的美。我所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这是由一个作家的个人气质所决定的,不能勉强。

3、知人论世,是文学阅读的基本方法。汪曾祺的一生,足迹所及,不可谓不广泛,历世变幻,不可谓不丰富。查找资料,绘一张汪曾祺生平年表或足迹路线图,走近作者,走进作品。

4、点击历史信息,查看更多内容

5、1981年,汪曾祺应高邮县人民政府邀请,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访问。时值端午节,各种端午风俗引起了作者的回忆。于是汪曾祺写下了这篇回忆性散文《端午的鸭蛋》。

6、出示赏析:(赏析:“肃然起敬”大词小用,幽默地写出来咸鸭蛋美名远扬的特点;作者连用两个感叹号,用惊叹的语气,表现出作者对家乡咸鸭蛋的赞美之情。)(学生齐读。)

7、师:汪曾祺自己谈到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一枚小小的鸭蛋,汪老怎么把它的味写出的呢?鬼才贾平凹评价汪曾祺说“汪是一文狐,修炼成老精”。

8、汪曾祺先生的散文,既有生活的气息,又脱离了尘世的俗气;既有难以割舍的故园乡愁,又有闲适恬淡的诗意人生。他将日常生活的体验上升为审美的愉悦,给人以美的享受。繁华浮躁的物质世界里,很需要读一读汪曾祺。

9、赏析:“肃然起敬”与“咸鸭蛋”,一庄一谐,一文一俗,一大一小,在看似幽默的调侃中表达的是对故乡的满腔深情。

10、如果你感动于汪曾祺的文字,那么就去全面地读一读他的散文集吧,还有很多的精彩未能在本书中领略,还可读一读他的小说,他的小说也充满了诗意气质;如果你对汪曾祺的生平经历感兴趣,可以去翻一翻《汪曾祺文学年谱》;如果你对汪曾祺这个如此热爱生活的人感兴趣,你还可以读一读三个儿女所著的《老头儿汪曾祺:我们眼中的父亲》,从中更具体地了解这个爱家、爱小孩、爱写作、爱画画、爱做饭但又有点小缺点的本真可爱的汪曾祺;如果你想进一步了解汪曾祺的文风渊源,那么,去读一读他的老师沈从文吧!

11、总之,在李教授的课堂上,学生既能感受到老师的和蔼可亲,又能在老师的引导下,打开思维,开启思考的空间,深入文本,积极思考,去感受文本给人带来的震撼。同时又能在老师的不断引导中,不断提升自己阅读文本的能力,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多方面提升自己各种能力。如:语言表达能力,概括能力,逻辑分析能力等等。

12、(屏显:“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

13、师:谢谢这位幽默,有故乡情结的汪老。

14、生1:我喜欢“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这一句。我品出了趣味,一种幽默的趣味,与他乡咸鸭蛋相比,作者实在瞧不上。作者说他的语言是平淡而有味的,在幽默的语言中就有这种味道。

15、在《端午的鸭蛋(节选)》中,小种子标注了对作者汪曾祺的介绍,对“络子”的理解,还有制作“鸭蛋灯”的过程等等。在《端午日(节选)》中,小种子们读出了浆手、鼓手、锣手奋力争光的拼搏镜头,并立誓要学习他们顽强拼搏、永不言弃的精神。从文学中获得生命成长的力量。

16、生2:我也会聊第二段,我想给她补充一下,通过她的描述还不能更好的展示高邮鸭蛋的质细油多。这一段还用了对比,把高邮的鸭蛋和北京的鸭蛋对比。北京的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而高邮鸭蛋的油多色红。这样高邮鸭蛋的特色更鲜明了。

17、写故乡的鸭蛋。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18、汪曾祺,资深文化界名人。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

19、作家李陀:汪曾祺除了从民间的、日常的口语中寻求语言资源之外,还非常重视从古典汉语写作中取得营养。……很明显,文言写作对“文气”的请求被汪曾祺移入白话写作中,且了无痕迹。但“痕迹”非常明显的以文言直接入白话的做法,他也不忌讳,非但不忌讳,相反,大张旗鼓……文言成分和白话成分水乳交融,自自然然,一点不牵强。

20、生3:除却巫山不是云。

三、端午的鸭蛋节选答案

1、生2读:“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齐答:扬)

2、文学评论家王干:汪曾祺……将现代性和民族性成功融为一体,将中国的文人精神与民间的文化传统有机地结合,成为典型的中国叙事、中国腔调。……汪曾祺对中国文坛的影响,特别是对年轻一代作家的影响是巨大的。在风行现代派的20世纪80年代,汪曾祺以其优美的文字和叙述唤起了年轻一代对母语的感情……让年轻的人重新树立了对汉语的信心。

3、编辑:薛可心(龙华区华南实验学校)

4、接着他带领学生进入了预习检查环节,从他常用的教学入口进入文本的解读。先检查学生对课文中重要词语意思的掌握情况。然后有词语意思进入文本内容的解读。如:让大家说说“肃然起敬”这个词语的解释。学生陷入沉默,老师进行引导:谁要说说这个词的意思?没有人回答。

5、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6、赏美文,品端午。从文学的角度走进传统节日,不仅培养小种子的名篇赏析力,也体味到端午带来的浓浓温情,是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巧妙融合。

7、书本封面上的两行小字“至味在人间,日日有小暖”,是对这本散文集最好的精神诠释。

8、李陀在《道不自器,与之圆方》中评价汪曾祺的语言:“把白话‘白’到了家,然后又能把充满文人雅气的文言因素融化其中,使二者在强烈的张力中达到和谐。”哪些篇目让你感受到了汪曾祺散文“文白相间”的风格?他是通过哪些方法来体现这种风格的?请举例说明。

9、端午节吃咸鸭蛋的缘由:

10、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11、生7:我喜欢“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我品出了生活的情趣味。

12、也有的地方是吃鸡蛋,也有的还要吃蚕豆做的豆芽和煮大蒜。鸭蛋也有吃的,超市就有不错的。收起

13、师:如果再次采访一下汪曾祺,此时此刻,他会什么心情?

14、生2:“扎、吱”用的好,“扎”是动词,“吱”是拟声词,把吃鸭蛋的样子描写得很好。还有“冒”让我品出了“油味”。

15、李教授的教学给了我们广大语文老师以思考:怎样利用文本,引导学生尽可能地掌握语文知识,去习得学语文的方法,去提升学生语文学习中各方面的能力。以达到温儒敏教授所提倡的,培养学生各方面素养的目的。

16、生1读: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话“出名”)

17、相信美好,就会遇见美好。

18、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

19、(曾经沧海难为水)比喻曾经经历过很大的场面,眼界开阔,对比较平常的事物不放在眼里。

20、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

四、端午的鸭蛋汪曾祺批注

1、古时候的中医认为,咸鸭蛋不仅可以滋阴清肺,而且还可以治疗夏季高温带来的隔热、咳嗽、嗓子疼痛以及泄痢等疾病。

2、师:你说得很好,口语很有味。作者善用口语,是这篇文章语言的一个特色。也是汪曾祺散文的一个特色。

3、(说明:首先让学生对文章整体进行把握,转而联系作者家乡的鸭蛋,引导学生从面到点。)

4、"Learntogether,"

5、师:什么味道?后两句是“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这是当代诗人元稹的诗,很有名。引用诗句有

6、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

7、出示示例:(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学生齐读。)

8、屏显: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

9、师:最后我竖大拇指,提示你别忘了最后还立着一个叹号。

10、生5:我喜欢“白嘴吃也可以”,我品出了方言味。

11、(与有荣焉)因而也感到荣幸。

12、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写鸭蛋、话民俗、说生活,信笔拈来,从容闲适,流露出对童年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既有深刻的情感,又有盎然的情趣,充分体现了汪曾祺散文的魅力。而要品味汪曾祺散文语言的特点,第第3两段是重点。所以在教学中我采用中间开花的方法对这两段文字进行仔细研读。教师通过学生自由赏析、小组讨论、教师点拨实实在在地引导学生品味汪曾祺的语言魅力及对家乡鸭蛋的自豪之情。

13、风俗有,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家乡的鸭蛋特别好吃,特点突出,又带有浓郁的风俗特色,写鸭蛋是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的寄托,小时候关于鸭蛋的趣事多,鸭蛋是对童年生活,往事的眷念之情的载体,更是对宁静传统生活向往的媒介。

14、同学们好!我来自安徽,姓魏,单名一个萍字,萍水相逢的“萍”,萍踪侠影的“萍”。今天我们萍水相逢在平利,来一场萍踪侠影的课堂与文学的相遇,希望你们拿出你们的豪气,有没有这个信心,孩子们?

15、师:这位同学概括得很全面,说明预习得很充分,老师给你一个赞!

16、“五月家家户户过端午;过端午,粽子香包赛龙舟;赛龙舟,锣鼓喧天震九州。”歌谣朗朗上口,韵律十足,由此可见小种子们对端午的文化习俗有了更加清晰的理解,真有意思!

17、李华平教授借班上课,没有自己的学生往往上得很成功。从阅读他的教学实录和亲耳聆听他的课堂教学,我发现他总是以亲切的语气带学生慢慢走入文本。如他在上《端午的鸭蛋》“同学们在进入这个教室之前,我们预习都做了什么?哪位同学告诉我?”他由浅显的问题入手。消除了学生的畏惧心理,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缓解了学生的紧张感。如:“吃鸭蛋,你吃鸭蛋了吗?”升一下子放松了很多,然后顺着学生的回答,他总结出上课前,学生针对要上的文章要做必要的预习。他并且强调预习习惯的益处。

18、生3:我会聊第一段,因为第一段给我们介绍了端午的各种习俗,具有我们高邮的特色。有节日的气氛,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入到节日的快乐中去。而且这些风俗也很有趣。

19、感悟你得自己写了,我只能写这麽多了!

20、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

五、端午的鸭蛋段落大意

1、(学生默读文章,批注自己喜欢的句子。)

2、奚巍鸣《汪曾祺的“重复”》:一位惜墨如金、文字精练的老作家,在题材、内容、情节、细节,直至文字上一再重复自己,这实在令人遗憾而惋惜。退一步说,如果他在结集出版时,把重复的篇目、内容、文字,加以删改,也可以弥补一下,可惜他对此忽视了。

3、生13:我喜欢“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曰:“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我品出了情怀味,是作者对家乡的热爱的情怀。

4、她的生动在于,这个“吱”字表现出了他的鸭蛋腌得非常的好,平时我们吃的鸭蛋,扎下去....看似一枚非常普通的端午的鸭蛋,但是我们却从中看出了作者的故乡情,

5、在当代文坛上,汪曾祺的作品是以语言特色而著称的,可以说是“淡而有味”,他的散文由日常生活生发到深刻的精神世界,反映了京派散文的文化韵味。

6、这一年非常时期的端午再次唤醒了遥远的古事——关于屈原,关于离骚,关于汨罗江。小种子们在家里、学校里等地方开展“端午《离骚》诵读会”,重温千年前的那场刚烈决绝的千古绝唱……

7、辑二:至味在人间。汪曾祺不仅以充满色香味的文字为世人烹就了一席丰盛的散文盛宴,更是于看似平淡的美食散文中渗透了许多历史文化知识,不仅滋养身体,更能丰富心灵。

8、(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9、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

10、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的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11、赏析:“一扎下去”“就冒出来”两相对比。特别是用"就。"的句式,写出了高邮咸蛋的质细而油多的特点。作者对高邮蛋的赞美之情也就溢于言表。突现了文章的主旨,赞美高邮咸蛋,歌颂故乡可爱。

12、读完本书之后,你或许会对自以为庸常的人生有了新的认识,或许对人生的困境有了不同的视角,又或许开始思考文章创作中可以挖掘的技巧……从自己最有感触的角度出发,写一篇完整的读后感。

13、师:汪曾祺的生活滋味就是拈起凡人小事,油盐醋茶,花鸟虫鱼,瓜果食物,写风俗,谈文化,忆旧闻,述掌故,寄乡情,写“一地鸡毛”。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现代,我们往往忽略了这些凡人小事,生活中的种种快乐、平淡以及诗意似乎在渐渐离我们远去。汪曾祺的散文在向人们发出这样的吁请:慢点走,请欣赏你自己啊!

14、(说明:引用名家对汪老语言特色的评价,不见其人先见其文,加深对汪曾祺散文语言特色的理解,最后引导学生课后阅读汪曾祺的相关作品。)

15、师:对于“哦”字的读法,有没有其他的理解?

16、本次课程融合“经典文学”与“传统文化”,聚焦学生核心素养,旨在提升学生阅读力、品鉴力、欣赏力。传统节日的课程化设计,让学生在多元化、序列性的实践中收获成长,从而实现“语文立人”、“文化育人”的根本宗旨。

17、有人说,汪老的文章是中国当代文学的珍稀品种,他对汉语的运用和把握堪称典范,《端午的鸭蛋》就体现了汪老运用语言的风范。王安忆说:“汪老的文章是最好读,他已世故到了天真的地步,往往最好读最不易读,犹如武侠的最高境界,‘看似无招,实为有招’”。汪老的学生沈从文说:“他讲的话很诚恳,甚至很天真,但要是你真正听‘懂’了他的话,你就会受益匪浅,而且终生受用。”这就是汪曾祺。投影汪曾祺的资料(学生齐读)。

18、生3:对家乡热爱,为家乡自豪。

19、师:找一个同学站起回答,这位举手的男生,勇士!

20、人们对其散文的评论,也形成了一种持续的热现象,摘录几则如下:

六、端午的鸭蛋批注

1、吴凡《透视汪曾祺散文重复现象》:然纵观汪曾祺的散文创作,我们不难发现“重复”始终是隐含在各集背后的关键词。汪氏散文呈现在题材、情节、语言中大大小小的重复已然形成一种可观规模,令人难以忽视其存在。

2、生6:吃。(众生大笑)

3、在李教授的课堂上,可以说无一处闲设,每一处教学都非常用心,每一处内容都不忘教学生,如何学语文、用译文。真正做到了在教语文时,提升学生各方面素养,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让学生通过学习文本,学会学语文的方法。从而用“渔”去阅读更多的文本。就这样学习,久而久之,学生就达到了叶圣陶老先生说提倡的语文学习的目的。让学生最终会“用语文”。

4、明确:作者用“必用”和“特别”两个副词强调高邮咸蛋的出名,在他乡人眼中地位极高,为此感到自豪。

5、正道语文群是全国最大、最活跃的教育研究航母群,拥有10个区近20000个成员,丰富多彩的研讨活动团结、凝聚了全国300多名特级教师、语文名师、教研员、大学教授,他们和广大一线中小学语文教师一道“探索语文正道,坚守正道语文”。

6、你对汪曾祺其人其文有哪些印象?

7、①家乡鸭蛋的名声。②家乡鸭蛋的特色。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实际上是对儿时的生活,对故乡不能忘怀

8、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

9、简陋的物质与浪漫相关,日常的天空、花草、湖风与诗意童话相连,这是汪曾祺的生活情趣,他用一个个精选的意象创设了一个个别样的审美意境。请摘录几处你觉得最经典的诗意片段,仔细揣摩,学习汪老的抒写技巧。

10、这就涉及到文章主旨方面了。其实,日常生活富含生活情趣、人生意味。生活中并不总是惊涛骇浪,也未必处处正襟危坐。只有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种种快乐、悲苦、平淡以及诗意,我们才算真实地体验到生活的滋味。所以,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在小小咸鸭蛋里尝出生活的滋味,这是汪曾祺散文的魅力所在。文章读来从容散淡,大有月下听长者谈古论今之感,悠然恬然之间,流露出的是对儿时生活以及童真童趣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也是对故乡高邮的鸭蛋赞美。

11、(说明:教师出示示例,教给学生赏析的方法,让学生有法可依,明确学习目标。学生通过朗读,集中注意力,快速进入文本的学习。)

12、宣传推广:杨建鑫宋予萌

13、生2:我喜欢“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我品出了童真童趣味。

14、批注法,是欣赏文章常用的一种读书方法。古今名人常用,如脂砚斋批注《石头记》,朱熹批注《诗经》,毛泽东批注《二十四史》,金圣叹评点《水浒》。”批注的内容可以是对某些句子词语的理解赏析,也可以是读到此处的感受或联想,也可以对文句质疑。

15、浓浓端午意,融融课中情。本次的“端午文化”自主学习课程是对前期“端午寻根”课程的深入探究和实践探索。小种子们在吟唱、批注、诵读等活动中亲自感受到传统节日的魅力,亲身体验到端午文化的活力。

16、赏析:用小孩子的眼光与语气,评价地方的风俗,真切而实在。“道道"一词明显含有地方特色,用在这里,平淡中增加了文章的趣味。

17、“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这里用多重转折方法说明家乡双黄蛋的“奇”。

18、生1:没有“哦”和叹号,本文句末也是叹号。

19、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这就能辟邪吗?剖析:用小孩子的眼光与语气,评价地方的风俗,真切而实在。"道道"一词明显含有地方特色,用在这里,平淡中增加了文章的趣味。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剖析:"出鸭......鸭多",作者好用短句,有时一句一断,大有生活中说一句停一下,略想想后再接着说的神态。采用连环承接的方式,说明家乡盛产咸鸭蛋。祝你生活愉快!

20、生(异口同声):“骄傲味”

1、赏析课文第第3自然段,品味本文淡而有味的语言特色。

2、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

3、生6:我会聊第五段,因为第五段写了玩鸭蛋。鸭蛋我们不仅可以吃,享受美味。吃完了,蛋壳用清水洗净,装萤火虫,这是充满童趣的。一个小小的鸭蛋,既可让人享受美味,又可让人享受生活的乐趣。我觉得这段读来让我非常开心。

4、教师明确:这里“肃然起敬”是大词小用,作者幽默地写出了咸鸭蛋美名远扬的特点;此外,作者连用两个感叹号,用惊叹的语气表现出了作者对家乡咸鸭蛋的赞美之情。这就是批注式阅读方式。接下来请大家按照这样的方法,先在文中找出描写高邮好鸭蛋的句子,再采用批注式阅读方式进行赏析。现在开始。

5、接下来我们重点学习文章的第二部分内容即第2自然段和第3自然段,开展“高邮好鸭蛋妙语赏析”学习活动。请看投影,大家齐读一遍。

6、这样我想起了汪老的另一篇作品——《端午的鸭蛋》,从“家乡的风俗”到“家乡端午的风俗”最后聚焦到“端午的鸭蛋”。鸭蛋是小事物,家乡的父母亲戚孩子们也是小人物,着平淡、质朴、家常中飘洒着浓郁的乡土气息。这两篇文章都没用华丽的辞藻,而是用不紧不慢的语言娓娓道来。读者如同跟随作者行走在乡间小道上,沿路都是美丽风景,让人目不暇接,在不知不觉中渐入佳境。

7、师:本文语言的特色有口语,还有文言。请同学们快速的找出本文的口语和文言的句子。

8、师:就跟婆婆挑儿媳妇一样精挑细选。(生大笑)